这是我第一次看周杰伦的演唱会。更准确地说,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看演唱会。二十年来,我错过了无数次与他相遇的机会——“太贵了”,“太远了”,“太麻烦了”,这些借口像一堵墙,将我与那个在耳机里陪伴我整个青春的声音隔开。我总是安慰自己:等杰伦来周边城市再去看吧。直到某天突然发现,那个曾经被认为“太贵”的门票,如今已经变成了“根本抢不到”的奢侈品。
抢票的日子像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。每当广西周边省份开售,我都会准时守在手机前,心跳加速地点击那个注定变灰的购票按钮。南昌、香港、上海...我像个虔诚的朝圣者,在电子屏幕前完成一次又一次的陪跑仪式。哪怕是在南宁开演唱会,一开、二开都没抢到,我以为这一次会再次无缘,本来已经打算放弃了,直到这次南宁站三开,听说新增了更便宜的380、480的座位,但是会被遮挡,可是话说回来,只要能进去,能感受到现场的气氛,遮挡又算得了什么。于是在朋友的帮助下,竟然真的抢到了那张梦寐以求的门票。那一刻,我的嘴角不受控制地上扬,整整一天都没能压下去。
演唱会当天,经过漫长的跋涉,我终于站在了体育场外。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像潮水般涌向同一个方向。有穿着校服的高中生,有牵着孩子的年轻父母,还有像我这样独自前来的"中年人"。我们素不相识,却在此时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——因为我们都记得《简单爱》的每一句歌词,都曾在《晴天》前奏响起时心头一颤。
当进入场馆后,我突然意识到:这一刻,我终于可以卸下生活中所有的角色——不再是那个为房贷发愁的上班族,不再是需要处处忍让的成年人。在这里,我只是一位纯粹的歌迷,一个终于来赴约的迟到者。
灯光骤然熄灭,全场瞬间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尖叫。随着《黄金甲》的前奏炸裂开场,大屏幕亮起,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出现在视野里。是的,虽然我只能透过大屏幕看清他的脸,他的声音也不再像CD里那样清亮高亢。但当第一个音符响起时,二十年的时光突然坍缩成此刻——那个活在耳机里的人,现在就站在离我几百米远的地方,唱着那些刻进DNA的旋律。
《双截棍》的前奏让我想起初中课间和同学比划“哼哼哈嘿”的傻样;《夜曲》响起时,大学宿舍里单曲循环的夜晚又回来了;《稻香》的旋律带着毕业那年所有的迷茫与希望...每一首歌都是一把钥匙,打开记忆深处尘封的抽屉。杰伦在台上说:“有些歌,可能你们比我更熟悉。”台下千万个声音立刻接上每一句歌词,这场跨越二十年的合唱,让体育馆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时光机器。
我望着舞台上那个小小的身影,他像一颗燃烧的小太阳,而我们则是无数颗追随他的星星。在这个特定的时空里,我们共同发光发热,照亮彼此记忆中的每个角落。这让我想起生活中那些被他音乐陪伴的时刻:失恋时循环播放的《安静》,加班时单曲循环的《蜗牛》,开车时必唱的《一路向北》...这些旋律像隐形的朋友,默默见证着我们的成长与蜕变。
当《七里香》的前奏轻轻响起,我突然意识到这场梦就要醒了。“雨下整夜,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...”全场大合唱中,我的视线开始模糊。这不仅仅是一首歌的结束,更是一场漫长青春告别的开始。那些曾经以为永远等不到杰伦演唱会的日子,那些用MP3偷偷听歌的晚自习,那个为买正版CD省下早餐钱的中学生...所有过往都在这一刻变得格外清晰。
灯光再次亮起时,我站在原地没有立刻离开。我突然明白:这480元买的不仅是一个位置,更是一次与青春和解的机会。杰伦会老去,我们会长大,但那些被音乐封存的感动永远鲜活。
走出体育馆,南宁的夜风轻轻吹散了眼角最后的湿润。我打开手机,看到朋友发来的消息:“怎么样?值回票价了吗?”我笑了笑,回复道:“480元,买到了我二十年的青春记忆,你说值不值?”
再见,周杰伦。再见,青春。明天的太阳升起时,我会继续好好生活,带着这些旋律给予的勇气。而那些今晚共同闪耀过的星星们,愿我们在各自的轨道上,永远记得这次短暂而永恒的交汇。
480元,一点不贵
实际上我是在1380的位置听的,因为有空位,保安不管我
没想到主任的文笔这么抒情感人,看完泪流满面
哎哟 不错
能去听杰伦的演唱会,羡慕了。
也算是给自己的青春一个交代吧。
我有一个很喜欢的乐队,之前来中国巡演,我因为太忙没法去。再后来主唱去世了,遗憾再也没有机会去了。
没座,像周杰伦这种,年轻时候写歌没轻没重,高音全靠挤上去的,导致到了中老年唱不上去,很大可能到了一定年龄就无法演唱了,越老越吃力,能看一场是一次。